2024年12月11日,教育学部在汇德楼成功举办了2024年青年科学家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汇聚了四位杰出的青年学者,他们分别是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研究生朱丽、香港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赖媚、华中师范大学的博士研究生郭庆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研究生郭岚。四位青年才俊带来了各自学术领域内精彩纷呈的研究报告。研讨会开幕式由教育学部副主任赵明仁主持,教育学部党委书记李臣致开幕辞并对学部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学前教育系副教授谢莎主持专题报告环节。
首先,朱丽博士带来题为《教育与社会公平:中国、美国与芬兰的优绩主义信念研究》的报告。她通过对已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优绩主义在中国、美国及芬兰各不相同的发展概况,并对此结果进行了原因分析,对后续研究方向也作出了一定的规划。研讨环节,朱丽博士就报告中的数据来源、数据的收集时间及数据包含的主要内容等问题做出了细致的解答。谢莎副教授指出,我国目前呈现的优绩主义发展势态仍然与社会制度的演进息息相关,因此该研究在现实层面具有很高的深入的探讨价值。
接下来,赖媚博士带来题为《制度惯习与学生发展规划:对中国跨国高等教育学生的分析》的报告。她站在跨国高等教育的视角下,对中外合作办学就读的学生及教职工进行访谈,研究发现跨国高等教育院校对毕业生的学术倾向、职业偏好和实现未来抱负的个人准备具有变革性影响。研讨环节,赖媚博士就报告中的访谈对象是否有考虑性别差异及访谈院校的选择标准等问题做出了一一解答。谢莎副教授指出,中外合作办学培养出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教学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而体现在了其自身未来的生涯规划中,体现出了自身的意志性,该研究对未来的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
之后,郭庆博士带来题为《智能时代的教育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的报告。他细致深入地展示了智能时代对于教育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教学实践等产生的重大影响,并列举了目前存在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致力于通过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变革,进而实现学生的发展。研讨环节,郭庆博士就报告中提到的所用软件来源、AI融入教学教师所应扮演的角色及AI带给高校师范生培养的启示等问题给予了全面的回应,他强调AI只是工具,教师需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将人工智能有效的渗透到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过程中去,另外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分学科分领域去探讨AI可能带来的效益。
最后,郭岚博士带来题为《事物、事件与居间——博物馆的存在及其教育性的实现》的报告。她以教育学原理为基础,研究教育基本理论、公民与道德教育、博物馆+STEM教育三方面的联系和发展意义。研讨环节,谢莎副教授提到,深圳目前的儿童博物馆,半日社会实践等活动已经落实到行动中,对于教育而言有着深远的影响。郭岚博士表示,中小学馆校结合方面,深圳走在国内前列,对其他地区的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带头和示范意义。教育学部副主任赵明仁谈到,博物馆作为一个内含丰富的物质存在,具有不同的类型、承载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记忆,学校教育要面向社会,走出校门,在这一层面,博物馆与教育的结合展现出了更为深刻的意义。
本次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不仅为参与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机会,也为教育学部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注入了新的活力。
撰稿人:黄芸皓